中國廠商:商品化或新技術,各有考量
中國的太陽能產能占全球七成以上,在韓國也具有一席之地,記者訪問了五家較主要的中國參展商,主要的目的是了解這些廠商選擇參加大邱新能源展的理由、成效,以及對韓國市場的看法。
透過訪談得知,太陽能板須獲得韓國的KS認證后才能在韓販售;而所展示的產品是否擁有KS認證,就成了這些海外廠商參展態(tài)度的主要差異所在。
以“日蝕”系列主打的塞拉弗表示,日蝕組件上個月在日本PV EXPO 2017展出時就獲得韓國客戶的熱烈回響,且疊片組件在韓國屬于獨特產品,因此臨時決定參展,展會上的詢問度也很高,已與幾家韓國廠商展開洽談。塞拉弗表示,日蝕組件除了技術特殊,其CP值也比韓廠產品好,因而有機會打入市場。
在韓國已經耕耘三年的海潤光伏也以展示新技術為主,并表示:展會的內容反映了公司的戰(zhàn)略思維。海潤光伏認為,已獲得KS認證的產品可以在官方網站上取得資料,展會的用意在于彰顯公司的技術前瞻性。
相對的,晶澳、晶科兩大廠則以展示擁有KS認證的產品為主。
晶澳表示,參加大邱新能源展是為了宣傳,但也坦承宣傳效果因人流較少的因素而受限。對于只展出已獲得KS認證的產品的方針,晶澳表示,因公司的重點在于銷售;新技術雖然吸睛,產品卻不一定能賣,市場反應也不見得好。
晶科目標在全球各市場均有10%市占,韓國也不例外。為了追求市占率,展出內容同樣以獲得了KS認證的組件為主。晶科也認為展會的人流太少,雖有助聯系舊客戶,但對于談出新生意的幫助有限。
航天機電的展示品則兼顧了商品與技術,同時展出已獲得KS認證的兩款Highway組件,以及屬于新技術的MilkyWay雙玻雙面N型多柵線組件、N型電池等新產品。航天機電近期才開始經營韓國市場,已在韓國展開幾項專案洽談,未來會以EPC或者組件供應商的角度進入此市場。本次參展也是為了開發(fā)新市場而來。
由于韓國是對海外產品較封閉的市場,這些海外業(yè)者如何取得韓國消費者信賴?塞拉弗、海潤、晶澳都表示,中國產品的CP值較佳,加上韓國客戶已經開始重新認識海外品牌與品質,未來還是很有機會的。而晶科與航天機電則表示在韓國有合作伙伴
設備商、本地廠商:經營客戶關系
Schmid是本次展會中展出規(guī)模最大的設備商,本次展出了與LG合作制造的MBB組件以及montrac,后者可應用于各產業(yè)的智慧工廠升級,例如太陽能、汽車等產業(yè)。
在接受記者采訪時,Schmid表示,參展不是為了商談,而是為了提供客戶在地服務與強化宣傳。Schmid表示,在韓國經營太陽能事業(yè)并不容易,但他們認為韓國的新政府對新能源的態(tài)度會更加積極,因此好未來發(fā)展。
另一方面,作為在地廠商的Shinsung E&G也表達他們必須參展的決心。2017年是Shinsung成立40周年慶,最近也整合了相關事業(yè),打造新品牌“Shinsung E&G”。在韓國擁有一定市占率的Shinsung與Hanwha Q CELLS、LG等大集團不同,是專注于太陽能的公司,也因此參加展會對公司而言仍是必要的。
Shinsung也是大邱新能源展中對于新技術著墨較多的廠商,這是因為Shinsung的外銷比例達80%,技術是在國際市場上勝出的關鍵。對于韓國市場,Shinsung認為,國內對于產品價格的重視高于對技術的追求,加上電價較低,太陽能吸引力還不夠;電價較低的事實也影響了韓國市場對產品價格的重視。
Shinsung認為,太陽能市況近期的變化相當劇烈,但韓國則一直維持穩(wěn)定的狀況;而這種穩(wěn)定狀況,則將透過新政府的施政態(tài)度來尋找新的發(fā)展契機。
記者點評
在技術上,韓國有Hanwha Q CELLS、LG、Samsung SDI、OCI、Woongiin、Shinsung等知名廠商,產業(yè)鏈涵蓋上至下游,產能也在Hanwha Q CELLS的積極發(fā)展下擁有一席之地。除了這些廠商之外,韓國整體的太陽能產業(yè)氣氛是相對平淡的。
根據記者的了解,韓國每年的需求大約落在1GW上下,需求較強時可來到1.5GW。不過,受限于過去韓國政府對新能源政策的態(tài)度不算積極,以及韓國電價不高等因素,太陽能發(fā)電的吸引力有限,還需要政策與觀念的推廣。
韓國五月就要選出新總統,這對市場而言將是個機會。Shinsung、航天機電、塞拉弗、Schmid都對記者表示,未來政府對新能源的態(tài)度有機會轉積極,太陽能產業(yè)也可望變得更蓬勃。而晶澳、晶科等廠商則一致認為韓國至少能維持穩(wěn)定的需求。
另一方面,韓國市場對于已獲得KS認證的產品價格相當敏感,這對于中國廠商而言不啻是一個機會。若能成功贏得韓國客戶的認同,中國廠商在價格上的優(yōu)勢可說打中了韓國市場的甜蜜點,技術差異性也是贏得訂單的關鍵之一。而韓系廠商若要在中國廠商的價格競爭下繼續(xù)維持在國內的地位,也需要對CP值的提升多下功夫。同樣的道理,對其他海外廠商而言也是適用的。
然而,由于韓國市場的需求大致維持穩(wěn)定,規(guī)模不算大,要在韓國投入多少心血、其收益成效如何,也需要審慎評估。若能說服更多海內外廠商投入市場,大邱新能源展本身也才有更多發(fā)展的機會。
中國的太陽能產能占全球七成以上,在韓國也具有一席之地,記者訪問了五家較主要的中國參展商,主要的目的是了解這些廠商選擇參加大邱新能源展的理由、成效,以及對韓國市場的看法。
透過訪談得知,太陽能板須獲得韓國的KS認證后才能在韓販售;而所展示的產品是否擁有KS認證,就成了這些海外廠商參展態(tài)度的主要差異所在。
以“日蝕”系列主打的塞拉弗表示,日蝕組件上個月在日本PV EXPO 2017展出時就獲得韓國客戶的熱烈回響,且疊片組件在韓國屬于獨特產品,因此臨時決定參展,展會上的詢問度也很高,已與幾家韓國廠商展開洽談。塞拉弗表示,日蝕組件除了技術特殊,其CP值也比韓廠產品好,因而有機會打入市場。
在韓國已經耕耘三年的海潤光伏也以展示新技術為主,并表示:展會的內容反映了公司的戰(zhàn)略思維。海潤光伏認為,已獲得KS認證的產品可以在官方網站上取得資料,展會的用意在于彰顯公司的技術前瞻性。
相對的,晶澳、晶科兩大廠則以展示擁有KS認證的產品為主。
晶澳表示,參加大邱新能源展是為了宣傳,但也坦承宣傳效果因人流較少的因素而受限。對于只展出已獲得KS認證的產品的方針,晶澳表示,因公司的重點在于銷售;新技術雖然吸睛,產品卻不一定能賣,市場反應也不見得好。
晶科目標在全球各市場均有10%市占,韓國也不例外。為了追求市占率,展出內容同樣以獲得了KS認證的組件為主。晶科也認為展會的人流太少,雖有助聯系舊客戶,但對于談出新生意的幫助有限。
航天機電的展示品則兼顧了商品與技術,同時展出已獲得KS認證的兩款Highway組件,以及屬于新技術的MilkyWay雙玻雙面N型多柵線組件、N型電池等新產品。航天機電近期才開始經營韓國市場,已在韓國展開幾項專案洽談,未來會以EPC或者組件供應商的角度進入此市場。本次參展也是為了開發(fā)新市場而來。
由于韓國是對海外產品較封閉的市場,這些海外業(yè)者如何取得韓國消費者信賴?塞拉弗、海潤、晶澳都表示,中國產品的CP值較佳,加上韓國客戶已經開始重新認識海外品牌與品質,未來還是很有機會的。而晶科與航天機電則表示在韓國有合作伙伴
設備商、本地廠商:經營客戶關系
Schmid是本次展會中展出規(guī)模最大的設備商,本次展出了與LG合作制造的MBB組件以及montrac,后者可應用于各產業(yè)的智慧工廠升級,例如太陽能、汽車等產業(yè)。
在接受記者采訪時,Schmid表示,參展不是為了商談,而是為了提供客戶在地服務與強化宣傳。Schmid表示,在韓國經營太陽能事業(yè)并不容易,但他們認為韓國的新政府對新能源的態(tài)度會更加積極,因此好未來發(fā)展。
另一方面,作為在地廠商的Shinsung E&G也表達他們必須參展的決心。2017年是Shinsung成立40周年慶,最近也整合了相關事業(yè),打造新品牌“Shinsung E&G”。在韓國擁有一定市占率的Shinsung與Hanwha Q CELLS、LG等大集團不同,是專注于太陽能的公司,也因此參加展會對公司而言仍是必要的。
Shinsung也是大邱新能源展中對于新技術著墨較多的廠商,這是因為Shinsung的外銷比例達80%,技術是在國際市場上勝出的關鍵。對于韓國市場,Shinsung認為,國內對于產品價格的重視高于對技術的追求,加上電價較低,太陽能吸引力還不夠;電價較低的事實也影響了韓國市場對產品價格的重視。
Shinsung認為,太陽能市況近期的變化相當劇烈,但韓國則一直維持穩(wěn)定的狀況;而這種穩(wěn)定狀況,則將透過新政府的施政態(tài)度來尋找新的發(fā)展契機。
記者點評
在技術上,韓國有Hanwha Q CELLS、LG、Samsung SDI、OCI、Woongiin、Shinsung等知名廠商,產業(yè)鏈涵蓋上至下游,產能也在Hanwha Q CELLS的積極發(fā)展下擁有一席之地。除了這些廠商之外,韓國整體的太陽能產業(yè)氣氛是相對平淡的。
根據記者的了解,韓國每年的需求大約落在1GW上下,需求較強時可來到1.5GW。不過,受限于過去韓國政府對新能源政策的態(tài)度不算積極,以及韓國電價不高等因素,太陽能發(fā)電的吸引力有限,還需要政策與觀念的推廣。
韓國五月就要選出新總統,這對市場而言將是個機會。Shinsung、航天機電、塞拉弗、Schmid都對記者表示,未來政府對新能源的態(tài)度有機會轉積極,太陽能產業(yè)也可望變得更蓬勃。而晶澳、晶科等廠商則一致認為韓國至少能維持穩(wěn)定的需求。
另一方面,韓國市場對于已獲得KS認證的產品價格相當敏感,這對于中國廠商而言不啻是一個機會。若能成功贏得韓國客戶的認同,中國廠商在價格上的優(yōu)勢可說打中了韓國市場的甜蜜點,技術差異性也是贏得訂單的關鍵之一。而韓系廠商若要在中國廠商的價格競爭下繼續(xù)維持在國內的地位,也需要對CP值的提升多下功夫。同樣的道理,對其他海外廠商而言也是適用的。
然而,由于韓國市場的需求大致維持穩(wěn)定,規(guī)模不算大,要在韓國投入多少心血、其收益成效如何,也需要審慎評估。若能說服更多海內外廠商投入市場,大邱新能源展本身也才有更多發(fā)展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