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個具有高度質疑特征的年代。
我們質疑,并非中國人人性天生具有質疑的基因。我們質疑慈善。我們質疑慈善捐贈者。我們質疑捐贈者的慈善動機。最后,我們還將質疑慈善受捐者。
我們知道,誰是質疑的第一個受傷者,但你并不打算知道誰是質疑的最后一名受害人。
一、質疑王石慈善的質疑
質疑中國慈善事件,繞不開王石。
2008年汶川地震,王石因“萬科捐200萬是合適的”及“萬科員工捐款上限為10元”等言論,引起媒體和網民的質疑。我們,選擇站在道義的制高點,王石,被質疑在制低點。我們蔑視王石。眾所周知的結局是,我們以大獲全勝似乎告一段落——王石道歉,王石青澀。
王石的不易,我們要兩年后才會知道。也不過事隔兩年,因為一個不相干的“郭美美”網民小宇宙爆發(fā),我們才聽得進兩年前王石都說了啥。我們終于理解,在中國做一名王石也實屬不易。
我們獲得了一個真相。我們獲得的真相就是我們曾經取得一個雷人的“勝利”。
王石要理性和前瞻性地做一名中國式慈善家,但是我們暴力般不允許。但當年王石看得見的,我們沒有看見。今天,我們是否可以這樣思考,有時,你的勝利更接近荒誕。在中國式慈善面前,誰人不“青澀”?
“青澀的”人們應該讓老王知道,我們心底還有個“青澀的”歉意:對不起。
二、質疑陳光標慈善的質疑
老陳現(xiàn)在宣布不捐錢了。
被我們質疑為“暴力慈善”的陳光標近日宣布:今后改變捐贈方式,改捐現(xiàn)金為捐實物。我們還記得老陳送錢,要碼放整齊拍照片的,他必須像一個雷人站在一群受捐者中間燦爛地慈善的。
我們看出來了,不論是捐錢還是不捐錢,老陳的風格總之不會變,總之要高調的。這家伙公然宣稱,“做了好事不傳播,憋得難過”。這怎么可以呢?我們質疑,做好事不能做雷人最多做雷鋒寫日記。我們的受捐者,歷來受到的教育是不吃嗟來之食。收捐贈者可以不知感恩,但企業(yè)家必須做到知恩圖報。
高調慈善帶給老陳的危機是,我們以語言“暴力”,冠其“暴力”慈善。
各位想想,受捐,還要質疑他人的調門,還要按照我們認可的方式,中國人是否十分的不近人情?
行兇,不論高調、低調都是罪惡。行善,不論高調、低調都應該被頌揚。就我們都熟悉的這個慈善環(huán)境,做慈善不留名可能算是一件可持續(xù)的好事,還是做好事留名可以文化大眾?圍觀并贊美,不是圍觀并質疑,可能更適合中國國情。
曾經享用過“語言暴力”的人應該讓老陳知道,我們心底還有個“低調的”歉意:對不起。
三、質疑尚德慈善的質疑
這幾日,輪到中國光伏的領軍企業(yè)——尚德。
事情的規(guī)律大致這樣,越權威,質疑者越興奮。
可故事的開始就有一點異樣,一名不管你信不信反正他信了的爆料者成為了一個奇跡。
故事開始后就與所有的故事都一樣了。質疑鋪天蓋地。語言特色都是似曾相似的,并上來就定性:詐捐,騙稅,變賣……
后來,還是主流媒體理性,定位語由“詐捐門”變成“捐款門”。
我一直認為用腳思考是一種美德,不知道用腳簡單地質疑幾個問題,會不會遭致更多的磚頭?
1、爆料稱,1500萬發(fā)票,可以讓尚德逃300萬的稅款。
用腳想想,以尚德累計銷售千億計,上繳稅收數(shù)十億,每年國家為鼓勵和保護新能源產業(yè)還有惠及企業(yè)的減免稅,而尚德用心慈善公益回報超億元,尚德會挖空心思圖謀一張價值300萬的稅票?
2、爆料稱,價值1500萬的捐贈產品不值1500萬元,并被變賣。
爆料者先稱1500萬只值700萬,后來變成500萬,后來…..作為該活動的組織者和主要操作者的爆料者是何時發(fā)現(xiàn)物“差”所值的?為何現(xiàn)在才爆料而不是當時就要求糾正?到底誰比爆料者更專業(yè)可以確定捐贈價值?用腳想想——即便如爆料者判斷,那好歹也是700萬(或500萬),真材實料的假得了?不是尚德捐贈的?爆料者又引導我們,捐贈物品被變賣了。我好奇,這場扯皮,爆料者當時踢什么位置?是領隊還是教練還是場上隊長?尚德已在第一時間發(fā)表申明,要追究到底誰變賣了尚德的產品,要給全社會一個交待。
3、爆料稱,老子公司捐給兒子、孫子公司。
執(zhí)行沒有問題,尚德干嘛要成立一家專業(yè)公司強化執(zhí)行?如果沒有一家負責任的專業(yè)操作機構,對于電力工程,誰來負責產品安裝、檢修、執(zhí)行?難道讓慈善機構或者學校自己來落實嗎?
4、爆料稱,捐贈是假,展示是真。
用腳想想,我們可以容忍鋪天蓋地的廣告,就不能容忍在慈善的同時普及太陽能知識?
為未來的孩子普及太陽能和低碳有何錯?在中國市場,這樣的普及是三年還是五年,十年還是八年才能見效?在市場上你死我活的競爭者中間,誰比尚德還有這樣的耐心和公益心?
5、爆料稱,尚德的意圖是賣配套圖利。
如果我們自己是一個自愿的受捐者,是否可以振振有詞地要求捐贈人滿足自己全部要求,送我一袋米,還需配備一個鍋,灶..........
用腳想想,為了滿足你的一己之利,你的一時之快,我們是否正在成功地“幫助”尚德下一個決心,放棄4年的努力和貢獻?你爆料過這4年作為該活動主要贊助商的尚德做了多少貢獻?你應該爆料。誰盤點過,尚德成立10年來在中國各地、在西藏所做的和一直努力在做的慈善善舉?在興奮于質疑的時代,尚德是否能一直慷慨解囊?
興奮的我們,也許還包括“亢奮”的你,是否應該讓全球一萬余名尚德人知道心底還有這個并不“私利的”歉意:對不起。
是的,在這個充滿質疑的時代,這也是一個路見不平拔刀相助的時代。
我們應該對欺騙過我們的人感恩,還是應該對幫助過我們的人發(fā)出“青澀的”、“低調的”、“私利的”質疑?
是什么,讓我們不能成為充滿智慧的寬容者,而成為“窮兇極惡”的質疑者?
在“暴力”質疑者面前,王石、陳光標、尚德,誰人不是弱勢群體?被口水的,質疑的難道不是我們的內心?也許正是我們內心。
在中國式的慈善事件中,第一個受傷的往往是慈善家們,而最后一個被受傷害的,可能正是我們自己。
對權威的質疑,我們應該歡呼,還是應該發(fā)出悲憫?對于真相,對于信心的恢復,對于慈善美德的成長,中國人是否有冷靜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