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很多朋友讓我談談鈉離子電池。
早在2021年8月,本公眾號曾發(fā)表《理性看待鈉離子電池:是小眾而不是主流,是點心而不是主食》,這篇文章的觀點至今不過時,行業(yè)其實沒有太大變化,只是供給端更為熱鬧,但需求端依然謹慎,產業(yè)閉環(huán)仍未形成。
鈉離子電池并非新鮮事物,也沒有突發(fā)技術革命,為何近年突然高調?我們要理解背后的技術及商業(yè)邏輯,才能更加理性看待當前的鈉離子電池熱潮。
01
短期仍有瓶頸,中長期尚有不確定性
鈉離子電池的優(yōu)點很明顯:低溫性能、快充,環(huán)境適應能力強(高寒/高功率)、化學結構穩(wěn)定、更加安全、系統(tǒng)集成度更高等。此外,鈉離子資源豐富,可得性強,理論成本低,也不存在卡脖子的問題。
但是,短板也很突出,尤其是能量密度、循環(huán)次數(shù)。
在能量密度方面,目前鈉離子電池約120-150Wh/kg,各家宣稱水平差異較大,對比磷酸鐵鋰電池約170-200Wh/kg。
在循環(huán)次數(shù)方面,目前鈉離子電池約2000次,實際水平可能更低,而磷酸鐵鋰電池則可以達到6000次甚至更高。
當然,鈉離子電池隨著材料改進、工藝進步和規(guī)?;慨a,能量密度和循環(huán)次數(shù)預計還有改進空間。
目前,鈉離子電池仍然停留在實驗或中試階段,僅有少量GWh級生產線,在應用端也主要是測試為主,并未成熟??傮w而言,鈉離子電池尚未在供給端-需求端形成產業(yè)閉環(huán)。
由于鈉離子電池的產業(yè)化尚不成熟,目前價格約在0.9-1.0元/Wh,與目前鋰鹽價格高企背景下的磷酸鐵鋰電池價格相當。若考慮性能因素,目前鈉離子電池在性價比上并無優(yōu)勢,這也解釋了為何市場端不見蹤跡。
對鈉離子電池的更多期待在于成本下降。
但是,對比而言,磷酸鐵鋰電池的價格回落是必然,碳酸鋰、隔膜和銅箔等價格長期還有很大下降空間。如果碳酸鋰價格從目前60萬元/噸下降到20萬元/噸,磷酸鐵鋰電池價格就回落到0.7元/Wh左右。如果再考慮隔膜和銅箔等原材料的價格回落,以及產能過剩的競爭情況,磷酸鐵鋰電池價格還會更低。歷史上,磷酸鐵鋰電池的最低報價曾低于0.5元/Wh。
相對于磷酸鐵鋰電池價格的確定性回落,鈉離子電池的價格下降還基于諸多產業(yè)化驗證。目前,關于鈉離子電池價格長期將低于磷酸鐵鋰電池20-30%的觀點,主要基于各種假設,需要在材料、技術、規(guī)模及產業(yè)鏈配套等方面取得諸多進步??梢?,鈉離子電池的價格下降路徑并不如磷酸鐵鋰電池價格回落那般清晰,存在不確定性。
換言之,在成本下降的預期中,一個是確定的,一個是不確定的。
所以,盡管鈉離子電池具有一定優(yōu)勢,但在與磷酸鐵鋰電池PK中,綜合考慮能量密度、循環(huán)次數(shù)、可回收價值、成本下降曲線等因素,短期尚無優(yōu)勢,中長期還有不確定性。
02
只是小眾市場的補充,絕非大眾市場的替代
鈉離子電池在能量密度、循環(huán)次數(shù)等方面不如磷酸鐵鋰電池,但如果成本能夠如預期顯著下降,加之安全性和低溫性能等優(yōu)勢,也可以占據(jù)一定的市場空間。
尤其是對能量密度和循環(huán)次數(shù)不敏感的應用場景,比如電動兩輪車、中低端乘用車或者中低端儲能等領域,這個實際上是跟鉛酸電池或者低端鋰電池競爭了。但是,這些領域的含金量比較低,市場容量、競爭環(huán)境及資本市場空間都有局限性。
而在價值含量最高的中高端電動汽車領域,由于對能量密度和循環(huán)次數(shù)要求較高,對成本敏感性相對較弱,且現(xiàn)有鋰離子電池已經應用成熟,鈉離子電池預計很難介入。
在眾所期盼的儲能領域,由于儲能屬于生產資料,要考慮全生命周期的投資收益率,因此在考慮初始成本的同時,還要考慮循環(huán)次數(shù)、回收價值等因素,這兩個方面是鈉離子電池的短板。而且,目前磷酸鐵鋰電池在成本高企的背景下仍然能夠批量推廣,在磷酸鐵鋰電池價格確定性回落的趨勢下,鈉離子電池要攻入這個領域頗具挑戰(zhàn)性。
總體而言,鈉離子電池的市場空間是有限的,沒必要過度拔高。
03
鈉離子電池為何熱鬧?
如果說鈉離子電池的定位是“替補”,那么替補的價值就自然跟鋰離子電池這個“主力”有關。
目前,鋰電池深受鋰鹽價格的困擾,碳酸鋰價格持續(xù)位于高位,鋰電池企業(yè)苦不堪言,且鋰鹽價格預計短期難以大幅回落,還將持續(xù)處于高位。
主力受到困擾,替補的價值就彰顯出來了。
在鋰鹽價格高企的背景下,市場都在不斷嘗試具有替代性的技術路線,除了鈉離子電池,還有磷酸錳鐵鋰、全釩液流電池等,具體見本公眾號2022年5月文章《鋰價維持高位,替補技術迎來窗口期,傳遞投資新風向》。
但實際情況是,無論鈉離子電池,還是磷酸錳鐵鋰、全釩液流電池等替補技術,相對鋰離子電池都沒有絕對優(yōu)勢,在當前階段成本也沒有優(yōu)勢,相對優(yōu)勢也很有限。
言外之意,盡管主力受到困擾,替補有機會上場,但無奈能力有限上場機會也有限,主力繼續(xù)帶病堅守。
近期,不斷有鈉離子電池的所謂利好消息,甚至謠言,但實際進展緩慢,更像是坊間為了打壓鋰鹽價格而放出來的煙霧彈。
在鋰鹽價格高企的背景下,鈉離子電池等替補技術如果都難以登場發(fā)揮價值,在鋰鹽價格確定性回落之后,鈉離子電池再想上場就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和代價了。
此外,資本市場也在推波助瀾,畢竟任何具有“替代性”概念的噱頭總是受到資本追捧,相比而言實體企業(yè)要謹慎得多,畢竟規(guī)?;度胄枰娼鸢足y,更多是嘗試準備而非全力以赴更或者只是迎合資本喜好罷了。
目前,鈉離子電池作為鋰電企業(yè)一個技術路線補充或者產業(yè)風險對沖的手段,還是有一定意義的。但是,獨立的鈉電企業(yè)則要面臨鋰電價格回落之后仍然不能充分上場的系統(tǒng)性風險。
綜合而言,個性鮮明的鈉離子電池,相對鋰離子電池并沒有絕對優(yōu)勢,注定只能是替補,不可能是替代。由于具有一定相對優(yōu)勢,可以作為替補進入部分中低端市場,但這種替補價值短期仍不明朗,中長期也還有不確定性。
很多人都說2023年將是鈉離子電池的產業(yè)化元年,咱們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