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就說明了一件事情,歐洲人對‘棒子’已經完全失望了!」
看到《歐洲首個鋰離子電池超級工廠即將建立,大眾寶馬紛紛投資》這條新聞的時候,一位大眾汽車的內部人士恨恨地說出了這句話。
此君話里話外針對的其實就是大眾汽車的動力電池的「合作伙伴」LG化學。也別怪人家態(tài)度如此地暴躁,換做是你,要是知道韓國人做出來這么突魯反仗(出爾反爾、反復無常)的事情,你也會忍不住來一句:「湊不要臉!」
先報一個極低的供貨價,把其他「友商」都擠走;捎帶著再通過強行捆綁、打包銷售的方式把LG集團內部其他公司的諸如車載液晶屏、儀表板、散熱系統(tǒng)等零部件強推給車廠,讓不少跟了大眾多年的零部件供貨商都滾了犢子;最后,就在整車廠花了無數(shù)的時間和資金成本搞定適配研發(fā)和各種驗證,一批批的整車等著排產下線上市的節(jié)骨眼兒上,他突然通知你:
「哎那誰,我們給你供應的動力電池漲價了,這是最新的協(xié)議——愛咋咋地吧?!?br />
此時此刻,估計你連完犢子的心都有了。不過還得眼含熱淚滿臉堆笑地在采購協(xié)議上乖乖簽上了字,轉過身來心里卻像吃了只蒼蠅一樣膈應。防不勝防,原來走過這么長的路,最坑還是LG的套路。
德意志民族骨子里透著高傲勁兒,就這么被韓國人玩地一愣一愣的。好歹人也是一家年銷上千萬輛的巨無霸車企,老大當了這么多年,從來都只有欺負別人的份兒,何曾受過這等「鳥氣」?玩了這么多年鷹(供應鏈)的老司機,愣是被鷹給啄了眼了。
你也許會問「為了點利益,怎么就能讓江湖上有頭有臉有身份證的大公司行此卑鄙手段,做出此等有損商譽,顧臉不顧腚的事?」
是不是突然就覺得這個世界不那么美好了?哎~~,那是你沒看清楚這個世界的真相,你要是知道了真相——只是更糟。
傳統(tǒng)燃油車夕陽西下幾成公認之定局,當未來的新星電動汽車還未曾突破最后一層束縛冉冉升起的時候,海平面之下的躁動那是必然的。動力電池又在電動車成本中占據大頭,全球汽車制造業(yè)以數(shù)十萬億計的年產值注定會讓無數(shù)「人」為之癲狂。
這亂七八糟的動力電池江湖,從來就不能平靜。
一
一過了今年正月,廣東省的深圳、惠州兩城的電池廠或材料廠,在HR辦公室門口等待面試的應聘隊伍里,經常出現(xiàn)這種情形:
或是「來啦?」「嗯,來了。」繼而相視一笑,沉默不語;
或是:「看你這么眼熟,你是比克出來的?」「咦~,你也是比克出來的?」「哪個部門的?我正極的。」「我生產的?!?br />
越到后來,這種場景就越發(fā)常見。隨著時間推移到今天,天變得越來越熱,到最后大家都熟了。
以上情景不屬虛構,如有雷同,證明正發(fā)生著。
整個2018年全年,深圳的老牌動力電池公司比克,尚以1.77GWh的裝機量維持住了中國市場前十強(第六位)的臉面,但在進入2019年,卻不知道把最后那塊遮羞的底褲丟到哪兒了。
惡化的跡象從前年就開始顯現(xiàn),據長期關注電池廠人力資源信息的消息人士稱,早在2017年比克就停止了春招和秋招了,并且這家公司對應屆生的不友好也早就是名聲在外的,這種把廉價勞力用過實習期就想方設法地裁掉的行為本來是很多中小企業(yè)的慣用伎倆,沒想到今天連「濃眉大眼」的比克都干得出來。
據一位從比克跳槽出來的仁兄對燕十柒透露,其實從去年下半年開始比克在財務上就已經顯現(xiàn)捉襟見肘,拖欠工資漸漸地就成了一種常態(tài)(一般都是兩個月),到年底就開始裁員。所以之后的局面就是,還沒被裁的因為發(fā)不出薪水人心惶惶,只能選擇「無可奈何花落去」,被裁了的更是「此處不留爺,爺去比亞迪」。
這些人,有的去了貝特瑞做負極材料,有的來到比亞迪或億緯鋰能,用一位跳出來的仁兄的話講,「無論是研發(fā)設備、工作環(huán)境還是福利待遇,都比那強太多了」。
二
比克的三尺之冰非是一日之寒凍的,或者說得玄乎點就是「其悲劇命運從一開始就是注定了的」。從把圓柱形動力型電池作為唯一產品線的那天,就注定了。
燕十柒曾經撰文說過圓柱形電池勢必將走向沒落,「從事物發(fā)展和商業(yè)發(fā)展的規(guī)律和本質來看,圓柱電池不是因車而生,只是新能源汽車發(fā)展初期,方形和軟包工藝和技術不成熟時代的產物。而只有因車而生的兩種電池形態(tài)才會發(fā)展成主流?!?br />
一開始就押錯了寶,只能怪自己點背。
非主流的產品就決定了客戶的非主流。看看這占到比克市場份額幾乎100%的三大「巨頭」吧:江鈴、海馬(包括小鵬)和眾泰,即使在國內也勉強算得上是三線車企,在國際國內強勢品牌殺進新能源市場的時候,這些弱雞幾無招架之力。
偏又屋漏還遇連夜雨,本來客戶就少,客戶還總想著往外逃。江鈴的配套逐漸轉向了卡耐,而更不「仗義」的小鵬,在產能提升銷量漸佳的消息一天天密集放出的同時,他換電池供貨商了。無論是公布出來的供應商換成松下在國內扶持的「代理」聯(lián)動天翼這樣的大道消息,還是「為了擠進寧德時代的供貨名單而奉上1億元開發(fā)費」這樣的小道消息,可謂是刀刀扎心。
更兼新能源補貼漸消,車企自身都難保,怎會保證給上游供應鏈回款?沒有回款就意味著資金鏈要斷,資金鏈一危險——想想一年前這個時候的沃特瑪吧。
當這波新能源大熱潮開始退卻的時候,真正的問題才開始顯現(xiàn)。另一家遭遇資金危機的是捷威動力,此君因被復星集團投資而名重一時,外人眼中捷威傍上了復星這樣的土豪,下半輩子應該衣食無憂才對。奈何廣昌一開始就動機不純,本想借著新能源的風口為復星集團再添上一枚上市子公司,沒奈何這陣風起地快落地也快,砸手里也就不想再往里投錢了。
友情提示比克和捷威,千萬不要找當?shù)卣豌y行借錢,這幫人擅長晴天借傘,雨天只會拼命往回收傘。
三
據說這些天,身在魔都的朋友在每天早上倒垃圾的時候都會被這樣子地拷問靈魂:「你是什么垃圾?」
而動力電池的正極、負極、隔膜、電解液外加鋰電設備這樣的上游供應商們也很想從靈魂深處對電池廠們質問:「你到底拿人家當什么?」
還用問,電池廠肯定想讓你們心甘情愿地當沒名沒分的代工廠啊。
20××年×月×日,地點××××。
一眾中國鋰電產業(yè)圈的大佬群英匯聚,指點江山,好不痛哉快哉。他們時而因為全球新能源市場的廣闊錢景備受鼓舞歡欣雀躍,時而又為中國新能源產業(yè)的艱難困境憂心忡忡黯然神傷。
只見其中一人端坐正中,方額闊耳,天生福相,被眾星捧月一般,他便是行業(yè)巨鱷C公司的老大Zeng Dong。從全國各地悉數(shù)趕來的正極、負極、隔膜、電解液外加鋰電設備五大上游產業(yè)的各方諸侯圍繞前后左右,平日里這些大佬在江湖上也都算的上是響當當?shù)拇笕宋?,可此刻卻全然顧不了那么許多。但見他們圍著Zeng Dong,爭前恐后地訴說各自的衷腸,他們你一言我一語,東一句西一句。氛圍那是相當?shù)暮椭C,一派其樂融融之景象。
那場面就像這樣
像這樣
還像這樣
但絕對不像這樣
更不像這樣
只見眾人道:「Zeng Dong,能不能你們C公司吃肉,也給我等留口湯喝?」;「想當年C公司篳路藍縷艱苦創(chuàng)業(yè)的時候,眾兄弟們那可都是兩肋插刀勒緊褲腰帶挺你們的。怎的?今日一朝沖天,我輩不求Zeng Dong能念及他日舊情同舟共濟,但萬萬不能落井下石才對!」;「所言極是!我們正極從兩年前的23萬/噸已經跌到如今的13萬/噸,簡直是沒活路了。」;「負極的毛利率都不足20%啦?!梗弧改銈儾恢?,我等隔膜、電解液亦早就是貼著成本線往外供貨了!」
「外有黃毛腌臜挑撥不斷,內有經濟大勢下滑不止。歸根結底一句話,Zeng Dong,咱這價~可不能再壓啦!」
但見Zeng Dong微微欠身,呷了一口茶道:「諸位,同舟共濟自然是要的,這么多年來我Zeng 某是什么樣的人,想必大家也是清楚的。不是Zeng某要壓價,奈何時運維艱咯。上游整車廠把我壓地也很厲害,這不,前幾日毛子還跟我相談,明確要我2020年把價格壓到$100/kWh,2023年再降到$80/kWh,一個字——難啊!」
說完頓了頓,繼續(xù)道:「再者補貼漸消,整車廠也是能拖則拖,欠我款項遲遲不給,諸位不信任憑看我家財報,也尚有近百億的應收沒收回來那——C公司也沒余糧啊!」
眾人聽罷正要上前理論,被C公司負責采購的副總攔下道:「大家莫苦苦相逼吧,Zeng Dong念及舊情,有些話不忍明說,那就讓我挑明了吧——在座諸君需再再再降價還則罷了,你我就還是兄弟;如不能,憑他跟我C公司有三五年還是七八年相交情分,小弟照樣將他請出我供貨商之隊伍沒得商量,到時可莫怪小弟翻臉無情!」
眾人默然。
貴司一個唱紅臉,一個唱黑臉,難怪能發(fā)展地如此之快之大。
以上純屬虛構。
四
電池廠肯定想把材料廠當成自己的代工廠使喚,自己從更上游采購鎳、鈷、鋰的原料,交給材料廠按照給出的要求和標準代加工——踏踏實實掙個代工費就得了。
業(yè)界不就有個活生生的榜樣在那擺著呢嘛。你看,住友金屬礦山(簡稱:住山)和松下的關系不就挺和諧的么。
住山本是全日本最大的鎳冶煉商,當年為了給自己的鎳產品拓寬一條銷路,就前后花了十多年時間開發(fā)了鋰電池正極所需的高鎳材料,作為鎳的另外一種新用途留著備用。誰成想無心插柳,碰上松下趕上特斯拉這兩位好隊友,在正極材料上跟著一崛而起。
住山和松下的關系長期以來穩(wěn)定又甜蜜,怎么說呢,就像是對羨煞旁人的神仙眷侶。這不單是因為住山天下一絕的高鎳NCA正極材料只供松下一家,且獨得松下恩寵,更在于住山有一種與世無爭的佛系好品格。
長久以來,住山生產正極所需的上游原材料全部由松下一手采購,住山只負責代加工,踏踏實實地掙一份加工費,其他的跟我都沒關系,任外界紛擾,愛咋咋地。
兩口子過日子要都像住山這么明事理知進退,離婚率得降一多半。
不過另一邊松下的品行那倒是可以好好說道說道的。
話說,美國的鋰鹽巨頭FMC是最早為松下提供生產高鎳NCA的上游核心原料氫氧化鋰的,但當時FMC同時又供應著ECOPRO、三星SDI、LG等韓國廠商。有一年特斯拉銷量突然瘋長,松下急著要貨(氫氧化鋰),結果FMC就把僅剩的一些存貨和產能都給了松下,一下子斷了韓國人的供應。
這下就惹毛了一眾韓國公司,為了報復,韓國人對FMC進行了聯(lián)合封殺和抵制。從此,F(xiàn)MC就失去了占全球鋰電三分之一的韓國市場。
FMC對松下一心一意,可這邊松下卻想的是要雨露均沾,為了保證美國超級工廠的供應,開始廣撒網尋覓氫氧化鋰的供應商。這就自然找到了另一個氫氧化鋰的生產大戶中國,過程中,松下還連帶著干了一件不那么光彩(缺德)的事。
日本公司習慣用「商社」充當其尋找貨源、處理諸如物流、墊付資金等事情的馬前卒,做一些苦活累活。當年松下就同時找了多家商社來到中國尋找氫氧化鋰貨源。結果這些商社在中國辛苦找了一圈,把送樣、驗證等事項推進得差不多的時候,松下這廝以「我自己也有商社,我就用自己的商社完成交易吧?!篂橛商叩袅诵量嘁粓龅谋娚躺?。商社們白忙活一場還被耍了,自然對松下恨得牙根癢癢,卻無可奈何。
雖然這是日本公司之間的事兒,但此事讓整個日本公司的商譽遭到了嚴重的打擊??磥磉@種「弗要面孔」的事情,不只是只韓國人才干得出來。
到今天,給松下供應氫氧化鋰的除了FMC外,還有美國雅保(在中國江西和四川的工廠),和中國的天齊和贛鋒。
而FMC,業(yè)內朋友對燕十柒說,聽說他們的團隊又開始飛去韓國跑市場了。
五
松下在整個產業(yè)鏈中有多強勢呢?舉個例子,F(xiàn)MC在日本市場的獨家總代理是日本六大商社之一的雙日商社,可FMC供應給松下日本產線的氫氧化鋰卻不敢經過雙日,而是直接供應給松下。
可就是強成這樣,在日亞化學面前,松下也還得低聲下氣地不敢造次。
有個朋友連續(xù)用了五個詞來形容這家全球數(shù)一數(shù)二的正極材料企業(yè):牛×(規(guī)模大)、牛×(技術強)、牛×(品質好)、牛×(超級強勢)、牛×(低調神秘)。
作為全球最大的高端鈷酸鋰和鎳鈷錳三元材料生產商,日亞化學長久以來一直傲視全球鋰電產業(yè)鏈。舉幾個小例子體會一下:
對上游供應商,上游供應商最優(yōu)先保證日亞化學的需要。全球最大的鋰鹽巨頭SQM公司,即使在遭遇再大的「不可抗力」造成碳酸鋰減產的困難情況下,誰都不保,卻一定要最優(yōu)先保證對日亞化學的供應。因為只保這一家也就足夠了——日亞的用量太大了,海關資料顯示,停放在大阪、神戶兩大港口的碳酸鋰,最后大部分都進了日亞的倉庫。
對下游電池廠:如果你問下游電池廠,「正極材料哪家強」,他們中多半會異口同聲地回答「日本阿南(市)找日亞」。
沒錯,日亞化學正是一眾電池廠的夢中首選。當年日產汽車上馬自己的電池廠AESC的時候,第一時間就找到日亞化學尋求正極材料方面的合作,遭到了日亞化學的斷然拒絕,原因竟然是「覺得日產沒有什么發(fā)展前途」,求后者的心理陰影面積。此后,AESC的正極材料才轉向從戶田工業(yè)、日本電工和三井金屬采購,這是后話。
日亞化學拒絕了日產,但卻是豐田的死忠黨,堅定跟著豐田好基友一生一起走。據說,豐田在秘密進行多年的固態(tài)電池的研發(fā)上,也優(yōu)先求助于日亞的技術支持和材料供應。
但即便強勢如日亞化學,和豐田的關系鐵瓷成這樣,在巨大的利益面前依舊要面臨對手的強勢進攻,就是前面提到的住山。
雖然在和松下的關系中很佛系,但住山在打進豐田供應鏈中卻當仁不讓,狼性十足。
原因很簡單,豐田剛剛發(fā)布了全新的野心勃勃的電動車戰(zhàn)略規(guī)劃,「2025年實現(xiàn)年銷售550萬輛電動車」。
這才是「大戶」啊。
消息人士稱,就在當下,日亞化學和住山就誰能優(yōu)先進入豐田的正極材料供應鏈,展開了激烈的爭奪。
日亞的優(yōu)勢不言自明,可住山也不差,他是豐田普銳斯中所用鎳氫電池的正極材料供應商,又被豐田持有3.8%的股權。
鹿死誰手,還真不好說。
不過,消息人士還稱,豐田已經派出了一支隊伍,這支隊伍的任務就是在中國尋找靠譜的正極材料供應商。
哦對了,住山已經決定由自己采購供應給豐田正極材料所需的碳酸鋰。
六
雖然剛剛跟中國的寧德時代和比亞迪達成合作協(xié)議,但豐田的手歷來都伸得老長。要知道早在幾年前,豐田就把手伸到了南美的阿根廷,布局了自己的鋰礦資源,連鋰礦都不放過,插手正極材料也就更不足為奇了。
不只是豐田,在鈷、鋰行情飆漲的前兩年,不少車企都把手伸向了更上游,就像特斯拉。早些年,特斯拉將上游原材料全權委托給松下采購,而如今,馬斯克一方面跟松下進行著那座美國超級工廠的激烈爭奪戰(zhàn),一方面又開始強勢介入到上游原材料的采購中來。以馬斯克什么都要整個明白抓在手里的脾氣,先期可能是出于不想被別人屏蔽信息的考慮,后期自己直接收購家電池廠或者自己造電池,也未必。
話說,松下和特斯拉兩家的關系也從來是都微妙的緊。
兩家圍繞超級工廠的控制權你來我往內斗不斷,核心就是電池供應的價格。松下覺得很是委屈,「老子往這家工廠投了十幾個億美刀,設備折舊這么高,老子每年的利潤在幾大鋰電公司中年年墊底。好歹也給適當漲點價,別讓老子老是賠本賺吆喝?!?br />
特斯拉:「我這還連年虧損,你還好意思漲價?漲價不是你想漲,想漲就能漲?!?br />
注:以上對話純屬虛構。
而特斯拉來中國上海建廠,讓這層微妙關系又加深的一層。吃瓜群眾都在翹首張望,「唉~,馬斯克到底用還是不用松下的電池呢?」
而據消息人士透露,松下的心思是等待特斯拉主動提這事,對方一主動邀請他就立馬答應??勺蟮扔业?,等來的卻是特斯拉在中國內外走遍電池廠的消息。
消息人士還透露,近來,松下主動給特斯拉提供了一份長達五年的電池報價,特斯拉沒答應也沒表態(tài),說再瞅瞅。
有時候,這談生意跟搞對象的道理是一樣一樣的。誰先開口,誰輸。
消息人士還還透露,說最近特斯拉跟LG化學過從甚密。
(總算說回到文章開頭的LG了。)
七
對于LG化學的「無恥」行徑,想必大眾集團跟燕十柒的看法是一樣的,那就是無語。
這家全球最大的車企集團在電動化上的轉型上來得也更加猛烈一些。但不管是到2025年或者2030年,不管是實現(xiàn)電動車銷量幾百萬輛,核心零部件動力電池的供應都是邁不過去的坎。
但放眼望去,電池遍天下,靠譜沒幾家 。
可著全球排名靠前的一個一個捋一遍,寧德時代(中國市場),松下(特斯拉),比亞迪(No),——還有誰!
就剩下這三個韓國「棒子」LG化學、三星SDI和SK創(chuàng)新。
LG化學,前面說了就這德行了。
今年2月,大眾和SK創(chuàng)新謀劃在德國和美國兩地合作建廠的消息突然就被媒體捅了出來,暴怒的LG化學就立刻對大眾斷了供,友誼的小船說翻就翻。高傲的德國人立刻就服了軟:與SK創(chuàng)新撇清關系不再建廠。畢竟,廠子建成最早也得等個兩三年,可自家的車裝電池卻等不得。LG可以玩釜底抽薪,可SK的遠水卻解不了近渴。
該認慫時就認慫,真氣短英雄。
4月,為了繼續(xù)敲打大眾跟SK創(chuàng)新在美國建廠的機會,LG還在美國把SK給告了,「丫通過挖我的人竊取我的商業(yè)機密。法官大人,我請求禁止丫鋰電池產品進入美國市場」。
都是大韓民國排名前五的大財閥,跑美國去掐架,何必呢。
緊接著5月,三星SDI這邊也出了問題,答應供給大眾的20GWh的電池被三星單方面通知縮減到5GWh,原因是「算過來算過去,三星怎么算這筆買賣都是筆賠錢買賣?!?br />
一個廣泛的說法是,大眾集團的CEO赫伯特·迪斯早在去年的時候就說過這么一句話:「從長遠來看,我們不能讓自己依賴少數(shù)亞洲的電池制造商?!?br />
迪斯真乃高人也。
亞洲人信不過,那就依賴同族同種的歐洲制造商吧。
奈何本土制造商不給力啊。今天的歐洲人正在為當年的歐洲人看不上鋰電產業(yè)(覺得污染環(huán)境且產業(yè)附加值低下)付出巨大的代價。「曾經,這里是鋰離子電池最早的技術之誕生地,而歐洲卻沒有珍惜,直到今天要搞電動車了,才追悔莫及」。
就是現(xiàn)在,除了兩三家韓國人建起的電池廠,和一家歐洲自己的正極材料廠(比利時的優(yōu)美科)之外,跟中國國土面積一般大的歐洲竟沒有一家自己的電池廠,更別說配套的上下游產業(yè)鏈了。
不過好在亡羊補牢,奮起直追還不算晚。
由政府牽頭,多家車企、電氣和化工巨頭以及研究機構組成了歐洲電池聯(lián)盟,并承諾投資不低于60億歐元打造歐洲自己的動力電池產業(yè)鏈;
全球最大的化工巨頭德國巴斯夫和世界最大鎳生產商俄羅斯諾鎳集團將在芬蘭投建正極材料廠;英國的化工巨頭莊信萬豐(Johnson Matthey)將在波蘭建設正極材料廠;諾鎳集團將在芬蘭和俄羅斯開工建設新的硫酸鎳工廠;正極材料巨頭優(yōu)美科收購鈷業(yè)巨頭自由港,要在芬蘭建設硫酸鈷和前驅體工廠。
兩位從特斯拉出走的高管彼得·卡爾森(Peter Carlsson)和保羅·塞魯?shù)伲≒aolo Cerruti)跨過大西洋,來到歐洲扮演了動力電池救世主的角色。他們創(chuàng)建的Northvolt計劃在瑞典的謝萊夫特奧打造一座對標特斯拉超級工廠的動力電池廠,此外他們與大眾集團合資的德國工廠也在緊鑼密鼓地籌備中。
Northvolt就像是久旱之后的甘霖,迅速得到了歐洲多家新能源機構和投資基金,以及包括大眾(投資9億歐元)、寶馬、西門子、ABB在內的工業(yè)巨頭的鼎立支持。
不過Northvolt的工廠最早也得等到2021年才開始大規(guī)模投產,所以在此之前大眾還得過兩年仰韓國人鼻息的日子。
八
在歐洲頤指氣使的同時,韓國人在中國這廂也沒閑著。
6月12日,韓國首爾鐘路區(qū)的SK集團總部大樓里,高朋滿座濟濟一堂。來自中國的恒大集團董事局主席許家印與SK集團董事長崔泰源交談甚歡,會議在親切友好的氛圍中進行,最后雙方達成了「將在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等領域展開深入合作」的共識。
首富的這一舉動頗有些意味,據一位朋友向燕十柒透露,首富此舉的目的正是邀請SK集團(具體說是負責電池業(yè)務的SK創(chuàng)新)跟恒大一起建設在廣州的項目。就在一天之前(6月11日),恒大剛剛宣布要大手筆投資1600億在廣州南沙區(qū)打造新能源汽車三大基地,包括一座動力電池超級工廠,首富就是首富,一開口就是50個G。
據說,SK方面既沒答應也沒明確表態(tài),先瞅瞅。
不知道是不是SK方面的態(tài)度刺激到了首富,短短3天后(15日),恒大又搞出個大動作:投資1200億元在沈陽建設新能源汽車三大基地,同樣包括一座動力電池超級工廠。
是不是因為嫌廣州太遠,沈陽那嘎達離韓國比較近,好讓韓國思密達方便回家的原因?
從來都是只見新人笑,也不知道被恒大收了的卡耐心里是啥感受?
燕十柒對地產商造車向來不看好,先不說動機純不純,瞅瞅那幾家有代表性的,被寶能收了的觀致依舊半死不拉活,華夏幸福搞出來的合眾汽車更是一點都不幸福。看看汽車圈,好多造車的都羨慕蓋房子的來錢快,還指望著打著造車的名義進軍地產界撈一把,地產商們不守好自己一畝三分地,咋就不知道這造車的水有多深呢?
還拿恒大說,從蔣大龍開始搞NEVS都好幾年了,至今沒拿出個成型的產品出來,這效率甚至比好些個造車新勢力還低。就在最近,又被曝出「因技術試驗尚未完成,恒大收購來的國能汽車原定6月量產上市的計劃將推遲。恒大國能內部人士稱,目前試制車的質量‘小問題一堆’,‘比如說汽車開著開著充電的蓋就自己打開了’?!?br />
請問,幾億十幾億砸了出去,「汽車開著開著充電的蓋自己打開了」是個什么鬼?難道是最新一代的自動充電技術?
另外,據一條來源比較靠譜的小道消息稱,萬達集團也將殺進新能源造車領域,前首富正在四處尋摸可供收購的電池廠標的。
看來是沒有什么能夠阻擋地產商造車了。
九
就在許大大在韓國和SK集團董事長喝紅酒的同一天,LG化學也沒閑著,這天他和吉利汽車控股的子公司上海華普國潤成立了一家股比各半的動力電池合資公司。
恭喜韓國人喜提吉利汽車一枚。
曾幾何時,受一些不可抗力的影響,LG化學忍痛將建成沒多久的南京工廠的生產設備和相關技術的使用權打包賣給了吉利,后者將設備拆掉裝車一股腦運到浙江金華的衡遠電池基地,以期將來為國產的沃爾沃和領克配套。
今天,沃爾沃和領克的新能源車型上配套的電池全部來自于衡遠那座產能1GWh電池工廠,據說「衡遠的電池材料和極片都是從韓國LG空運而來」(消息來源:NE時代)。為什么要這樣做,反正燕十柒是搞不懂為什么。
反正聽說,年初吉利在和寧德時代協(xié)商下一年的供貨價格的時候,價格沒談攏,鬧了個很不愉快。
但又能怎么樣呢?在強勢電池廠面前,車企就是弱勢群體。
更弱勢的是那些二三線中小電池廠。巨頭時代,中小電池廠基本上已活路不多矣。2018年的時候,寧德時代+比亞迪這C B組合就占了國內60%的市場份額,到了最近的5月,這個數(shù)字已經漲到接近70%,并且勢頭還在持續(xù)。當國內前十占了96%份額的時候,意味著十名開外的電池廠最好趕緊收拾包袱,該回高老莊的回高老莊,該回流沙河的回流沙河吧。
別猶豫了,沒看到三星、LG、SK、松下們兩眼發(fā)紅地守在咱家門口,哈喇子早就流了一地了。
有個朋友用了一個詞來形容當下的中小動力電池企業(yè)的生存狀態(tài):茍延殘喘。
我覺得對。
有的電池廠妄圖寄希望于未來廣闊無邊的儲能市場,拜托,中國的儲能市場競爭慘烈程度一點都不亞于動力市場,可以說幾乎沒有一絲利潤還得倒貼錢,再說估計你也活不到中國儲能市場真正啟動的那一天。
還有的電池廠發(fā)現(xiàn)了電動自行車新國標的機會,「55kg的整車重量限制導致整個行業(yè)從鉛酸往鋰電轉移」。是個好生意,可你沒看到前兩天的新聞「寧德時代、支付寶、哈啰出行聯(lián)手宣布成立合資公司,首期投資10億元,推出兩輪電動車的換電服務。」
這是個只有巨頭才有資格上桌面玩耍的時代。
最后說兩句題外話:
一、燕十柒所在的一個行業(yè)群(LIBers 中國芯)里,某位鋰電產業(yè)界同仁編了句順口溜(不知是否原創(chuàng)):「冬天拋錨,夏天燒,一年四季都吃不消?!褂抟詾樵儋N切不過了。
這個行業(yè)路還很長,望能精誠團結,奮力前行。
二、觀察到一個有趣現(xiàn)象,自氫燃料電池火起來之后,整個新能源行業(yè)似乎就分成了「鋰電派」和「氫能派」,兩派的情緒隨著行業(yè)里發(fā)生的各種新聞而此起彼伏。
前些日子電動車一輛接著一輛排著隊自燃的時候,「氫能派」異常興奮;而前幾天加氫站爆炸的時候,「鋰電派」又活躍起來。
就在昨天,比亞迪電池工廠大火的新聞被有圖有真相的報道了出來還上了熱搜,燕十柒不覺得奇怪,國內鋰電廠起火的不少,只是沒報。相反我倒是覺得是好事不是壞事,畢竟當年索尼電池廠的一場大火,燒出了日本最嚴苛的電池安全標準。
你要問我這場火對中國新能源產業(yè)有啥影響?
這我哪兒知道。
——「問村長去!」
看到《歐洲首個鋰離子電池超級工廠即將建立,大眾寶馬紛紛投資》這條新聞的時候,一位大眾汽車的內部人士恨恨地說出了這句話。
此君話里話外針對的其實就是大眾汽車的動力電池的「合作伙伴」LG化學。也別怪人家態(tài)度如此地暴躁,換做是你,要是知道韓國人做出來這么突魯反仗(出爾反爾、反復無常)的事情,你也會忍不住來一句:「湊不要臉!」
先報一個極低的供貨價,把其他「友商」都擠走;捎帶著再通過強行捆綁、打包銷售的方式把LG集團內部其他公司的諸如車載液晶屏、儀表板、散熱系統(tǒng)等零部件強推給車廠,讓不少跟了大眾多年的零部件供貨商都滾了犢子;最后,就在整車廠花了無數(shù)的時間和資金成本搞定適配研發(fā)和各種驗證,一批批的整車等著排產下線上市的節(jié)骨眼兒上,他突然通知你:
「哎那誰,我們給你供應的動力電池漲價了,這是最新的協(xié)議——愛咋咋地吧?!?br />
此時此刻,估計你連完犢子的心都有了。不過還得眼含熱淚滿臉堆笑地在采購協(xié)議上乖乖簽上了字,轉過身來心里卻像吃了只蒼蠅一樣膈應。防不勝防,原來走過這么長的路,最坑還是LG的套路。
德意志民族骨子里透著高傲勁兒,就這么被韓國人玩地一愣一愣的。好歹人也是一家年銷上千萬輛的巨無霸車企,老大當了這么多年,從來都只有欺負別人的份兒,何曾受過這等「鳥氣」?玩了這么多年鷹(供應鏈)的老司機,愣是被鷹給啄了眼了。
你也許會問「為了點利益,怎么就能讓江湖上有頭有臉有身份證的大公司行此卑鄙手段,做出此等有損商譽,顧臉不顧腚的事?」
是不是突然就覺得這個世界不那么美好了?哎~~,那是你沒看清楚這個世界的真相,你要是知道了真相——只是更糟。
傳統(tǒng)燃油車夕陽西下幾成公認之定局,當未來的新星電動汽車還未曾突破最后一層束縛冉冉升起的時候,海平面之下的躁動那是必然的。動力電池又在電動車成本中占據大頭,全球汽車制造業(yè)以數(shù)十萬億計的年產值注定會讓無數(shù)「人」為之癲狂。
這亂七八糟的動力電池江湖,從來就不能平靜。
一
一過了今年正月,廣東省的深圳、惠州兩城的電池廠或材料廠,在HR辦公室門口等待面試的應聘隊伍里,經常出現(xiàn)這種情形:
或是「來啦?」「嗯,來了。」繼而相視一笑,沉默不語;
或是:「看你這么眼熟,你是比克出來的?」「咦~,你也是比克出來的?」「哪個部門的?我正極的。」「我生產的?!?br />
越到后來,這種場景就越發(fā)常見。隨著時間推移到今天,天變得越來越熱,到最后大家都熟了。
以上情景不屬虛構,如有雷同,證明正發(fā)生著。
整個2018年全年,深圳的老牌動力電池公司比克,尚以1.77GWh的裝機量維持住了中國市場前十強(第六位)的臉面,但在進入2019年,卻不知道把最后那塊遮羞的底褲丟到哪兒了。
惡化的跡象從前年就開始顯現(xiàn),據長期關注電池廠人力資源信息的消息人士稱,早在2017年比克就停止了春招和秋招了,并且這家公司對應屆生的不友好也早就是名聲在外的,這種把廉價勞力用過實習期就想方設法地裁掉的行為本來是很多中小企業(yè)的慣用伎倆,沒想到今天連「濃眉大眼」的比克都干得出來。
據一位從比克跳槽出來的仁兄對燕十柒透露,其實從去年下半年開始比克在財務上就已經顯現(xiàn)捉襟見肘,拖欠工資漸漸地就成了一種常態(tài)(一般都是兩個月),到年底就開始裁員。所以之后的局面就是,還沒被裁的因為發(fā)不出薪水人心惶惶,只能選擇「無可奈何花落去」,被裁了的更是「此處不留爺,爺去比亞迪」。
這些人,有的去了貝特瑞做負極材料,有的來到比亞迪或億緯鋰能,用一位跳出來的仁兄的話講,「無論是研發(fā)設備、工作環(huán)境還是福利待遇,都比那強太多了」。
二
比克的三尺之冰非是一日之寒凍的,或者說得玄乎點就是「其悲劇命運從一開始就是注定了的」。從把圓柱形動力型電池作為唯一產品線的那天,就注定了。
燕十柒曾經撰文說過圓柱形電池勢必將走向沒落,「從事物發(fā)展和商業(yè)發(fā)展的規(guī)律和本質來看,圓柱電池不是因車而生,只是新能源汽車發(fā)展初期,方形和軟包工藝和技術不成熟時代的產物。而只有因車而生的兩種電池形態(tài)才會發(fā)展成主流?!?br />
一開始就押錯了寶,只能怪自己點背。
非主流的產品就決定了客戶的非主流。看看這占到比克市場份額幾乎100%的三大「巨頭」吧:江鈴、海馬(包括小鵬)和眾泰,即使在國內也勉強算得上是三線車企,在國際國內強勢品牌殺進新能源市場的時候,這些弱雞幾無招架之力。
偏又屋漏還遇連夜雨,本來客戶就少,客戶還總想著往外逃。江鈴的配套逐漸轉向了卡耐,而更不「仗義」的小鵬,在產能提升銷量漸佳的消息一天天密集放出的同時,他換電池供貨商了。無論是公布出來的供應商換成松下在國內扶持的「代理」聯(lián)動天翼這樣的大道消息,還是「為了擠進寧德時代的供貨名單而奉上1億元開發(fā)費」這樣的小道消息,可謂是刀刀扎心。
更兼新能源補貼漸消,車企自身都難保,怎會保證給上游供應鏈回款?沒有回款就意味著資金鏈要斷,資金鏈一危險——想想一年前這個時候的沃特瑪吧。
當這波新能源大熱潮開始退卻的時候,真正的問題才開始顯現(xiàn)。另一家遭遇資金危機的是捷威動力,此君因被復星集團投資而名重一時,外人眼中捷威傍上了復星這樣的土豪,下半輩子應該衣食無憂才對。奈何廣昌一開始就動機不純,本想借著新能源的風口為復星集團再添上一枚上市子公司,沒奈何這陣風起地快落地也快,砸手里也就不想再往里投錢了。
友情提示比克和捷威,千萬不要找當?shù)卣豌y行借錢,這幫人擅長晴天借傘,雨天只會拼命往回收傘。
三
據說這些天,身在魔都的朋友在每天早上倒垃圾的時候都會被這樣子地拷問靈魂:「你是什么垃圾?」
而動力電池的正極、負極、隔膜、電解液外加鋰電設備這樣的上游供應商們也很想從靈魂深處對電池廠們質問:「你到底拿人家當什么?」
還用問,電池廠肯定想讓你們心甘情愿地當沒名沒分的代工廠啊。
20××年×月×日,地點××××。
一眾中國鋰電產業(yè)圈的大佬群英匯聚,指點江山,好不痛哉快哉。他們時而因為全球新能源市場的廣闊錢景備受鼓舞歡欣雀躍,時而又為中國新能源產業(yè)的艱難困境憂心忡忡黯然神傷。
只見其中一人端坐正中,方額闊耳,天生福相,被眾星捧月一般,他便是行業(yè)巨鱷C公司的老大Zeng Dong。從全國各地悉數(shù)趕來的正極、負極、隔膜、電解液外加鋰電設備五大上游產業(yè)的各方諸侯圍繞前后左右,平日里這些大佬在江湖上也都算的上是響當當?shù)拇笕宋?,可此刻卻全然顧不了那么許多。但見他們圍著Zeng Dong,爭前恐后地訴說各自的衷腸,他們你一言我一語,東一句西一句。氛圍那是相當?shù)暮椭C,一派其樂融融之景象。
那場面就像這樣

像這樣

還像這樣

但絕對不像這樣

更不像這樣

只見眾人道:「Zeng Dong,能不能你們C公司吃肉,也給我等留口湯喝?」;「想當年C公司篳路藍縷艱苦創(chuàng)業(yè)的時候,眾兄弟們那可都是兩肋插刀勒緊褲腰帶挺你們的。怎的?今日一朝沖天,我輩不求Zeng Dong能念及他日舊情同舟共濟,但萬萬不能落井下石才對!」;「所言極是!我們正極從兩年前的23萬/噸已經跌到如今的13萬/噸,簡直是沒活路了。」;「負極的毛利率都不足20%啦?!梗弧改銈儾恢?,我等隔膜、電解液亦早就是貼著成本線往外供貨了!」
「外有黃毛腌臜挑撥不斷,內有經濟大勢下滑不止。歸根結底一句話,Zeng Dong,咱這價~可不能再壓啦!」
但見Zeng Dong微微欠身,呷了一口茶道:「諸位,同舟共濟自然是要的,這么多年來我Zeng 某是什么樣的人,想必大家也是清楚的。不是Zeng某要壓價,奈何時運維艱咯。上游整車廠把我壓地也很厲害,這不,前幾日毛子還跟我相談,明確要我2020年把價格壓到$100/kWh,2023年再降到$80/kWh,一個字——難啊!」
說完頓了頓,繼續(xù)道:「再者補貼漸消,整車廠也是能拖則拖,欠我款項遲遲不給,諸位不信任憑看我家財報,也尚有近百億的應收沒收回來那——C公司也沒余糧啊!」
眾人聽罷正要上前理論,被C公司負責采購的副總攔下道:「大家莫苦苦相逼吧,Zeng Dong念及舊情,有些話不忍明說,那就讓我挑明了吧——在座諸君需再再再降價還則罷了,你我就還是兄弟;如不能,憑他跟我C公司有三五年還是七八年相交情分,小弟照樣將他請出我供貨商之隊伍沒得商量,到時可莫怪小弟翻臉無情!」
眾人默然。
貴司一個唱紅臉,一個唱黑臉,難怪能發(fā)展地如此之快之大。
以上純屬虛構。
四
電池廠肯定想把材料廠當成自己的代工廠使喚,自己從更上游采購鎳、鈷、鋰的原料,交給材料廠按照給出的要求和標準代加工——踏踏實實掙個代工費就得了。
業(yè)界不就有個活生生的榜樣在那擺著呢嘛。你看,住友金屬礦山(簡稱:住山)和松下的關系不就挺和諧的么。
住山本是全日本最大的鎳冶煉商,當年為了給自己的鎳產品拓寬一條銷路,就前后花了十多年時間開發(fā)了鋰電池正極所需的高鎳材料,作為鎳的另外一種新用途留著備用。誰成想無心插柳,碰上松下趕上特斯拉這兩位好隊友,在正極材料上跟著一崛而起。
住山和松下的關系長期以來穩(wěn)定又甜蜜,怎么說呢,就像是對羨煞旁人的神仙眷侶。這不單是因為住山天下一絕的高鎳NCA正極材料只供松下一家,且獨得松下恩寵,更在于住山有一種與世無爭的佛系好品格。
長久以來,住山生產正極所需的上游原材料全部由松下一手采購,住山只負責代加工,踏踏實實地掙一份加工費,其他的跟我都沒關系,任外界紛擾,愛咋咋地。
兩口子過日子要都像住山這么明事理知進退,離婚率得降一多半。
不過另一邊松下的品行那倒是可以好好說道說道的。
話說,美國的鋰鹽巨頭FMC是最早為松下提供生產高鎳NCA的上游核心原料氫氧化鋰的,但當時FMC同時又供應著ECOPRO、三星SDI、LG等韓國廠商。有一年特斯拉銷量突然瘋長,松下急著要貨(氫氧化鋰),結果FMC就把僅剩的一些存貨和產能都給了松下,一下子斷了韓國人的供應。
這下就惹毛了一眾韓國公司,為了報復,韓國人對FMC進行了聯(lián)合封殺和抵制。從此,F(xiàn)MC就失去了占全球鋰電三分之一的韓國市場。
FMC對松下一心一意,可這邊松下卻想的是要雨露均沾,為了保證美國超級工廠的供應,開始廣撒網尋覓氫氧化鋰的供應商。這就自然找到了另一個氫氧化鋰的生產大戶中國,過程中,松下還連帶著干了一件不那么光彩(缺德)的事。
日本公司習慣用「商社」充當其尋找貨源、處理諸如物流、墊付資金等事情的馬前卒,做一些苦活累活。當年松下就同時找了多家商社來到中國尋找氫氧化鋰貨源。結果這些商社在中國辛苦找了一圈,把送樣、驗證等事項推進得差不多的時候,松下這廝以「我自己也有商社,我就用自己的商社完成交易吧?!篂橛商叩袅诵量嘁粓龅谋娚躺?。商社們白忙活一場還被耍了,自然對松下恨得牙根癢癢,卻無可奈何。
雖然這是日本公司之間的事兒,但此事讓整個日本公司的商譽遭到了嚴重的打擊??磥磉@種「弗要面孔」的事情,不只是只韓國人才干得出來。
到今天,給松下供應氫氧化鋰的除了FMC外,還有美國雅保(在中國江西和四川的工廠),和中國的天齊和贛鋒。
而FMC,業(yè)內朋友對燕十柒說,聽說他們的團隊又開始飛去韓國跑市場了。
五
松下在整個產業(yè)鏈中有多強勢呢?舉個例子,F(xiàn)MC在日本市場的獨家總代理是日本六大商社之一的雙日商社,可FMC供應給松下日本產線的氫氧化鋰卻不敢經過雙日,而是直接供應給松下。
可就是強成這樣,在日亞化學面前,松下也還得低聲下氣地不敢造次。
有個朋友連續(xù)用了五個詞來形容這家全球數(shù)一數(shù)二的正極材料企業(yè):牛×(規(guī)模大)、牛×(技術強)、牛×(品質好)、牛×(超級強勢)、牛×(低調神秘)。
作為全球最大的高端鈷酸鋰和鎳鈷錳三元材料生產商,日亞化學長久以來一直傲視全球鋰電產業(yè)鏈。舉幾個小例子體會一下:
對上游供應商,上游供應商最優(yōu)先保證日亞化學的需要。全球最大的鋰鹽巨頭SQM公司,即使在遭遇再大的「不可抗力」造成碳酸鋰減產的困難情況下,誰都不保,卻一定要最優(yōu)先保證對日亞化學的供應。因為只保這一家也就足夠了——日亞的用量太大了,海關資料顯示,停放在大阪、神戶兩大港口的碳酸鋰,最后大部分都進了日亞的倉庫。
對下游電池廠:如果你問下游電池廠,「正極材料哪家強」,他們中多半會異口同聲地回答「日本阿南(市)找日亞」。
沒錯,日亞化學正是一眾電池廠的夢中首選。當年日產汽車上馬自己的電池廠AESC的時候,第一時間就找到日亞化學尋求正極材料方面的合作,遭到了日亞化學的斷然拒絕,原因竟然是「覺得日產沒有什么發(fā)展前途」,求后者的心理陰影面積。此后,AESC的正極材料才轉向從戶田工業(yè)、日本電工和三井金屬采購,這是后話。
日亞化學拒絕了日產,但卻是豐田的死忠黨,堅定跟著豐田好基友一生一起走。據說,豐田在秘密進行多年的固態(tài)電池的研發(fā)上,也優(yōu)先求助于日亞的技術支持和材料供應。
但即便強勢如日亞化學,和豐田的關系鐵瓷成這樣,在巨大的利益面前依舊要面臨對手的強勢進攻,就是前面提到的住山。
雖然在和松下的關系中很佛系,但住山在打進豐田供應鏈中卻當仁不讓,狼性十足。
原因很簡單,豐田剛剛發(fā)布了全新的野心勃勃的電動車戰(zhàn)略規(guī)劃,「2025年實現(xiàn)年銷售550萬輛電動車」。
這才是「大戶」啊。
消息人士稱,就在當下,日亞化學和住山就誰能優(yōu)先進入豐田的正極材料供應鏈,展開了激烈的爭奪。
日亞的優(yōu)勢不言自明,可住山也不差,他是豐田普銳斯中所用鎳氫電池的正極材料供應商,又被豐田持有3.8%的股權。
鹿死誰手,還真不好說。
不過,消息人士還稱,豐田已經派出了一支隊伍,這支隊伍的任務就是在中國尋找靠譜的正極材料供應商。
哦對了,住山已經決定由自己采購供應給豐田正極材料所需的碳酸鋰。
六
雖然剛剛跟中國的寧德時代和比亞迪達成合作協(xié)議,但豐田的手歷來都伸得老長。要知道早在幾年前,豐田就把手伸到了南美的阿根廷,布局了自己的鋰礦資源,連鋰礦都不放過,插手正極材料也就更不足為奇了。
不只是豐田,在鈷、鋰行情飆漲的前兩年,不少車企都把手伸向了更上游,就像特斯拉。早些年,特斯拉將上游原材料全權委托給松下采購,而如今,馬斯克一方面跟松下進行著那座美國超級工廠的激烈爭奪戰(zhàn),一方面又開始強勢介入到上游原材料的采購中來。以馬斯克什么都要整個明白抓在手里的脾氣,先期可能是出于不想被別人屏蔽信息的考慮,后期自己直接收購家電池廠或者自己造電池,也未必。
話說,松下和特斯拉兩家的關系也從來是都微妙的緊。
兩家圍繞超級工廠的控制權你來我往內斗不斷,核心就是電池供應的價格。松下覺得很是委屈,「老子往這家工廠投了十幾個億美刀,設備折舊這么高,老子每年的利潤在幾大鋰電公司中年年墊底。好歹也給適當漲點價,別讓老子老是賠本賺吆喝?!?br />
特斯拉:「我這還連年虧損,你還好意思漲價?漲價不是你想漲,想漲就能漲?!?br />
注:以上對話純屬虛構。
而特斯拉來中國上海建廠,讓這層微妙關系又加深的一層。吃瓜群眾都在翹首張望,「唉~,馬斯克到底用還是不用松下的電池呢?」
而據消息人士透露,松下的心思是等待特斯拉主動提這事,對方一主動邀請他就立馬答應??勺蟮扔业?,等來的卻是特斯拉在中國內外走遍電池廠的消息。
消息人士還透露,近來,松下主動給特斯拉提供了一份長達五年的電池報價,特斯拉沒答應也沒表態(tài),說再瞅瞅。
有時候,這談生意跟搞對象的道理是一樣一樣的。誰先開口,誰輸。
消息人士還還透露,說最近特斯拉跟LG化學過從甚密。
(總算說回到文章開頭的LG了。)
七
對于LG化學的「無恥」行徑,想必大眾集團跟燕十柒的看法是一樣的,那就是無語。
這家全球最大的車企集團在電動化上的轉型上來得也更加猛烈一些。但不管是到2025年或者2030年,不管是實現(xiàn)電動車銷量幾百萬輛,核心零部件動力電池的供應都是邁不過去的坎。
但放眼望去,電池遍天下,靠譜沒幾家 。
可著全球排名靠前的一個一個捋一遍,寧德時代(中國市場),松下(特斯拉),比亞迪(No),——還有誰!
就剩下這三個韓國「棒子」LG化學、三星SDI和SK創(chuàng)新。
LG化學,前面說了就這德行了。
今年2月,大眾和SK創(chuàng)新謀劃在德國和美國兩地合作建廠的消息突然就被媒體捅了出來,暴怒的LG化學就立刻對大眾斷了供,友誼的小船說翻就翻。高傲的德國人立刻就服了軟:與SK創(chuàng)新撇清關系不再建廠。畢竟,廠子建成最早也得等個兩三年,可自家的車裝電池卻等不得。LG可以玩釜底抽薪,可SK的遠水卻解不了近渴。
該認慫時就認慫,真氣短英雄。
4月,為了繼續(xù)敲打大眾跟SK創(chuàng)新在美國建廠的機會,LG還在美國把SK給告了,「丫通過挖我的人竊取我的商業(yè)機密。法官大人,我請求禁止丫鋰電池產品進入美國市場」。
都是大韓民國排名前五的大財閥,跑美國去掐架,何必呢。
緊接著5月,三星SDI這邊也出了問題,答應供給大眾的20GWh的電池被三星單方面通知縮減到5GWh,原因是「算過來算過去,三星怎么算這筆買賣都是筆賠錢買賣?!?br />
一個廣泛的說法是,大眾集團的CEO赫伯特·迪斯早在去年的時候就說過這么一句話:「從長遠來看,我們不能讓自己依賴少數(shù)亞洲的電池制造商?!?br />
迪斯真乃高人也。
亞洲人信不過,那就依賴同族同種的歐洲制造商吧。
奈何本土制造商不給力啊。今天的歐洲人正在為當年的歐洲人看不上鋰電產業(yè)(覺得污染環(huán)境且產業(yè)附加值低下)付出巨大的代價。「曾經,這里是鋰離子電池最早的技術之誕生地,而歐洲卻沒有珍惜,直到今天要搞電動車了,才追悔莫及」。
就是現(xiàn)在,除了兩三家韓國人建起的電池廠,和一家歐洲自己的正極材料廠(比利時的優(yōu)美科)之外,跟中國國土面積一般大的歐洲竟沒有一家自己的電池廠,更別說配套的上下游產業(yè)鏈了。
不過好在亡羊補牢,奮起直追還不算晚。
由政府牽頭,多家車企、電氣和化工巨頭以及研究機構組成了歐洲電池聯(lián)盟,并承諾投資不低于60億歐元打造歐洲自己的動力電池產業(yè)鏈;
全球最大的化工巨頭德國巴斯夫和世界最大鎳生產商俄羅斯諾鎳集團將在芬蘭投建正極材料廠;英國的化工巨頭莊信萬豐(Johnson Matthey)將在波蘭建設正極材料廠;諾鎳集團將在芬蘭和俄羅斯開工建設新的硫酸鎳工廠;正極材料巨頭優(yōu)美科收購鈷業(yè)巨頭自由港,要在芬蘭建設硫酸鈷和前驅體工廠。
兩位從特斯拉出走的高管彼得·卡爾森(Peter Carlsson)和保羅·塞魯?shù)伲≒aolo Cerruti)跨過大西洋,來到歐洲扮演了動力電池救世主的角色。他們創(chuàng)建的Northvolt計劃在瑞典的謝萊夫特奧打造一座對標特斯拉超級工廠的動力電池廠,此外他們與大眾集團合資的德國工廠也在緊鑼密鼓地籌備中。
Northvolt就像是久旱之后的甘霖,迅速得到了歐洲多家新能源機構和投資基金,以及包括大眾(投資9億歐元)、寶馬、西門子、ABB在內的工業(yè)巨頭的鼎立支持。
不過Northvolt的工廠最早也得等到2021年才開始大規(guī)模投產,所以在此之前大眾還得過兩年仰韓國人鼻息的日子。
八
在歐洲頤指氣使的同時,韓國人在中國這廂也沒閑著。
6月12日,韓國首爾鐘路區(qū)的SK集團總部大樓里,高朋滿座濟濟一堂。來自中國的恒大集團董事局主席許家印與SK集團董事長崔泰源交談甚歡,會議在親切友好的氛圍中進行,最后雙方達成了「將在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等領域展開深入合作」的共識。
首富的這一舉動頗有些意味,據一位朋友向燕十柒透露,首富此舉的目的正是邀請SK集團(具體說是負責電池業(yè)務的SK創(chuàng)新)跟恒大一起建設在廣州的項目。就在一天之前(6月11日),恒大剛剛宣布要大手筆投資1600億在廣州南沙區(qū)打造新能源汽車三大基地,包括一座動力電池超級工廠,首富就是首富,一開口就是50個G。
據說,SK方面既沒答應也沒明確表態(tài),先瞅瞅。
不知道是不是SK方面的態(tài)度刺激到了首富,短短3天后(15日),恒大又搞出個大動作:投資1200億元在沈陽建設新能源汽車三大基地,同樣包括一座動力電池超級工廠。
是不是因為嫌廣州太遠,沈陽那嘎達離韓國比較近,好讓韓國思密達方便回家的原因?
從來都是只見新人笑,也不知道被恒大收了的卡耐心里是啥感受?
燕十柒對地產商造車向來不看好,先不說動機純不純,瞅瞅那幾家有代表性的,被寶能收了的觀致依舊半死不拉活,華夏幸福搞出來的合眾汽車更是一點都不幸福。看看汽車圈,好多造車的都羨慕蓋房子的來錢快,還指望著打著造車的名義進軍地產界撈一把,地產商們不守好自己一畝三分地,咋就不知道這造車的水有多深呢?
還拿恒大說,從蔣大龍開始搞NEVS都好幾年了,至今沒拿出個成型的產品出來,這效率甚至比好些個造車新勢力還低。就在最近,又被曝出「因技術試驗尚未完成,恒大收購來的國能汽車原定6月量產上市的計劃將推遲。恒大國能內部人士稱,目前試制車的質量‘小問題一堆’,‘比如說汽車開著開著充電的蓋就自己打開了’?!?br />
請問,幾億十幾億砸了出去,「汽車開著開著充電的蓋自己打開了」是個什么鬼?難道是最新一代的自動充電技術?
另外,據一條來源比較靠譜的小道消息稱,萬達集團也將殺進新能源造車領域,前首富正在四處尋摸可供收購的電池廠標的。
看來是沒有什么能夠阻擋地產商造車了。
九
就在許大大在韓國和SK集團董事長喝紅酒的同一天,LG化學也沒閑著,這天他和吉利汽車控股的子公司上海華普國潤成立了一家股比各半的動力電池合資公司。
恭喜韓國人喜提吉利汽車一枚。
曾幾何時,受一些不可抗力的影響,LG化學忍痛將建成沒多久的南京工廠的生產設備和相關技術的使用權打包賣給了吉利,后者將設備拆掉裝車一股腦運到浙江金華的衡遠電池基地,以期將來為國產的沃爾沃和領克配套。
今天,沃爾沃和領克的新能源車型上配套的電池全部來自于衡遠那座產能1GWh電池工廠,據說「衡遠的電池材料和極片都是從韓國LG空運而來」(消息來源:NE時代)。為什么要這樣做,反正燕十柒是搞不懂為什么。
反正聽說,年初吉利在和寧德時代協(xié)商下一年的供貨價格的時候,價格沒談攏,鬧了個很不愉快。
但又能怎么樣呢?在強勢電池廠面前,車企就是弱勢群體。
更弱勢的是那些二三線中小電池廠。巨頭時代,中小電池廠基本上已活路不多矣。2018年的時候,寧德時代+比亞迪這C B組合就占了國內60%的市場份額,到了最近的5月,這個數(shù)字已經漲到接近70%,并且勢頭還在持續(xù)。當國內前十占了96%份額的時候,意味著十名開外的電池廠最好趕緊收拾包袱,該回高老莊的回高老莊,該回流沙河的回流沙河吧。
別猶豫了,沒看到三星、LG、SK、松下們兩眼發(fā)紅地守在咱家門口,哈喇子早就流了一地了。
有個朋友用了一個詞來形容當下的中小動力電池企業(yè)的生存狀態(tài):茍延殘喘。
我覺得對。
有的電池廠妄圖寄希望于未來廣闊無邊的儲能市場,拜托,中國的儲能市場競爭慘烈程度一點都不亞于動力市場,可以說幾乎沒有一絲利潤還得倒貼錢,再說估計你也活不到中國儲能市場真正啟動的那一天。
還有的電池廠發(fā)現(xiàn)了電動自行車新國標的機會,「55kg的整車重量限制導致整個行業(yè)從鉛酸往鋰電轉移」。是個好生意,可你沒看到前兩天的新聞「寧德時代、支付寶、哈啰出行聯(lián)手宣布成立合資公司,首期投資10億元,推出兩輪電動車的換電服務。」
這是個只有巨頭才有資格上桌面玩耍的時代。
最后說兩句題外話:
一、燕十柒所在的一個行業(yè)群(LIBers 中國芯)里,某位鋰電產業(yè)界同仁編了句順口溜(不知是否原創(chuàng)):「冬天拋錨,夏天燒,一年四季都吃不消?!褂抟詾樵儋N切不過了。
這個行業(yè)路還很長,望能精誠團結,奮力前行。
二、觀察到一個有趣現(xiàn)象,自氫燃料電池火起來之后,整個新能源行業(yè)似乎就分成了「鋰電派」和「氫能派」,兩派的情緒隨著行業(yè)里發(fā)生的各種新聞而此起彼伏。
前些日子電動車一輛接著一輛排著隊自燃的時候,「氫能派」異常興奮;而前幾天加氫站爆炸的時候,「鋰電派」又活躍起來。
就在昨天,比亞迪電池工廠大火的新聞被有圖有真相的報道了出來還上了熱搜,燕十柒不覺得奇怪,國內鋰電廠起火的不少,只是沒報。相反我倒是覺得是好事不是壞事,畢竟當年索尼電池廠的一場大火,燒出了日本最嚴苛的電池安全標準。
你要問我這場火對中國新能源產業(yè)有啥影響?
這我哪兒知道。
——「問村長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