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8日晚,保利協鑫公布,華能集團收購協鑫新能源控股權調整為收購其資產。一時間眾說紛紜,甚至有公眾號發(fā)布《華能放棄控股協鑫新能源的七大猜想》,在我看來,這無疑就是一個強烈的信號,存量項目風險進一步提高。
相關閱讀:華能集團終止收購協鑫新能源控股權 轉為收購資產
隨著競價/平價政策的逐漸落地,市場競爭觀念逐漸深入人心,補貼發(fā)放難度逐年提高,暫且不論華能在收購協鑫的早期是否已經預見到了這樣的結果,但其收購控股權新聞的效果一定是讓很多非國資的開發(fā)商和運營商看到了希望,因此其最后階段的搶裝也會更加充滿希望。
然而,財政部日前下發(fā)了《關于提前下達2020年可再生能源電價附加補助資金預算的通知》,為地方電網公司明年安排了共計約56.75億元的可再生能源補貼預算。其中,風電、光伏發(fā)電、生物質發(fā)電項目補助預算分別約為29.67億元、21.58億元、0.73億元,但截至2018年末,可再生能源累計補貼資金缺口已達約2000億元。
很顯然,國家沒有補貼繼續(xù)填坑,而這個時候連華能都對收購協鑫股權心存疑慮,無疑說明了補貼的應收賬款在后續(xù)的獲得難度已經讓其無法承受,其他幾大幾小的運營商又有哪個能夠拍著胸脯讓自己堅定信心繼續(xù)收購,越走越遠呢?
具體來說,收購股權是一股腦的收購,考慮的應該主要是配額制后的非水可再生能源占比,也體現了華能對獲取補貼存在一些樂觀估計;而收購資產則是精打細算的,是充分考慮各種因素后的綜合考量,說明華能已經不再相信僥幸的因素。
由此推測,后續(xù)央企收購(或托底收購)的項目會更多地傾向于謹慎,在風電行業(yè)搶裝的背景下,部分民營企業(yè)自持項目的風險很可能會有所增大,甚至央企自持項目的風險也可能會讓其難以承受。
平價還沒有來?其實它已經來了。
相關閱讀:華能集團終止收購協鑫新能源控股權 轉為收購資產
隨著競價/平價政策的逐漸落地,市場競爭觀念逐漸深入人心,補貼發(fā)放難度逐年提高,暫且不論華能在收購協鑫的早期是否已經預見到了這樣的結果,但其收購控股權新聞的效果一定是讓很多非國資的開發(fā)商和運營商看到了希望,因此其最后階段的搶裝也會更加充滿希望。
然而,財政部日前下發(fā)了《關于提前下達2020年可再生能源電價附加補助資金預算的通知》,為地方電網公司明年安排了共計約56.75億元的可再生能源補貼預算。其中,風電、光伏發(fā)電、生物質發(fā)電項目補助預算分別約為29.67億元、21.58億元、0.73億元,但截至2018年末,可再生能源累計補貼資金缺口已達約2000億元。
很顯然,國家沒有補貼繼續(xù)填坑,而這個時候連華能都對收購協鑫股權心存疑慮,無疑說明了補貼的應收賬款在后續(xù)的獲得難度已經讓其無法承受,其他幾大幾小的運營商又有哪個能夠拍著胸脯讓自己堅定信心繼續(xù)收購,越走越遠呢?
具體來說,收購股權是一股腦的收購,考慮的應該主要是配額制后的非水可再生能源占比,也體現了華能對獲取補貼存在一些樂觀估計;而收購資產則是精打細算的,是充分考慮各種因素后的綜合考量,說明華能已經不再相信僥幸的因素。
由此推測,后續(xù)央企收購(或托底收購)的項目會更多地傾向于謹慎,在風電行業(yè)搶裝的背景下,部分民營企業(yè)自持項目的風險很可能會有所增大,甚至央企自持項目的風險也可能會讓其難以承受。
平價還沒有來?其實它已經來了。